笔者有丰富的体育教学工作经验,并一直训练运动队,培养的一批又一批优秀运动员,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。关于运动队的管理与训练,笔者谈几点体会。
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运动员队伍,必须增强自身的凝聚力,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,与学生打成一片。教师应以校为家,和运动员学习在一起,吃饭在一起,寒暑假也不放松训练。长时间在一起的摸爬滚打,可以培养教师和运动员浓浓的师生之情。在训练中,教师应严格要求他们;在生活中,教师应像父母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……无私的付出总有回报。学生的回报就是对教师无比的依恋和更加刻苦的训练。
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笔者体会到:仅仅是枯燥的、高强度的训练是很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,所以,笔者十分重视寓教于乐。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,所以,笔者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,同时也增强学生的体质。春天,带学生去郊游,看着麦苗返青,柳枝吐绿,草长莺飞,学生净化了心灵,陶冶了情操;夏天,带学生去远足,大汗淋漓之后去树林中捉蚂蚱、做草编;秋天,带学生去爬山,采山花、摘野果;冬天,带学生去赏雪、堆雪人、打雪仗……学生欢呼雀跃,摇旗呐喊。生活在这样一个火热的集体中,学生的训练生活变得丰富多彩,对体育的热情也与日俱增,训练效果怎么会不好呢?
要想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和体育成绩,光靠刻苦训练是不行的,必须与时俱进,掌握运动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。比如篮球,原来的投篮要求学生把篮球从胸前双手推出,很容易被对方封盖;后来改为跳起高手投篮,命中率明显提高。因此,教师要做一座灯塔,不断地补充燃料,才能为学生指明前进的航程。
ballbet贝博
俗话说:“说破嘴皮子,不如做个好样子。”在运动队的管理与训练上,笔者处处率先垂范,以身作则。如要求学生早起训练,笔者比他们起得更早;如要求学生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,不管严寒酷暑,笔者总是和学生一起训练。因此,学生无论多苦多累,都从无怨言。同时,笔者注重从新生中发现苗子,重点培养,不断为运动队输入新鲜血液,一批运动员送上去,一批运动员又成长起来,实现梯队式发展。
招收进来的运动员,由于平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训练和竞赛之中,文化成绩显然不能与普通学生相比;由于文化基础薄弱,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必然无法适应教学进度和程度;由于整个运动队队员之间年龄层次不同,导致学校不能将运动员单独编班上课,只能根据年龄将运动员分散安排到不同年级的各个班级中去,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运动